佛在【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】中,對彌勒菩薩所開示,我們在末法時期,法滅盡後,如何的行持:【不求他過失‧亦不舉人罪‧離粗語慳吝‧是人當解脫】前面為朋友講了很多初步接觸修行的各種”準備”,各位朋友可以發現,事實上很多所謂的修行—莫過於”心念”的提升。在宗教界,有非常多的”專業名詞”有的還真得要去深入探究才能夠真正的了解這些名詞的真義。何謂末法?在許多的宗教諸如佛教、道教、基督教、伊斯蘭教等等都有提到”末法”或”末日”的事情。例如:基督教末世論中,【聖經】提到的當今時代終結的時候,與耶穌再臨時(有時俗稱世界末日)最後的審判有關;對真正信仰基督的基督徒來說,這是最終的公理與正義的來臨,是值得期盼的。(維基百科)伊斯蘭教和其他的亞伯拉罕諸教一樣,都教導死後肉體復活、神創世的計畫以及人類靈魂不滅等教義;義人將獲得樂園(天堂)的歡樂,而惡人將在火獄(地獄)裡受罰。當然,在佛經中記載的有關於末法的事情也非常多。但要如何在這五濁惡世得到解脫呢?我們都可以感受到,近年來的整個世界的紛亂及天災人禍頻仍,再對比三、四十年前,清徹的河水、抬頭滿天的星斗,屬於我們這個年紀以上的朋友們,應該有很深的感受吧!至於在佛教的領域裏,釋迦牟尼佛是如何開示我們如何行持呢? 有兩個【四法】我們今天就說第一個四法:【不求他過失、亦不舉人罪、離粗語慳吝,是人當解脫】不求他過失—所謂於諸眾生。不求其過。也就是不要輕易的去看、去找、去批評別人的過我,所謂的過失,基本上就是不致於觸犯法條的一些錯誤。我們說”反躬自省”。菩薩在修持的時候,觀自身的過失都來不及了,那裏還有時間去查找他的所犯的過失呢? 開車的朋友應該有一個經驗,在路上看到別人的車子橫衝直撞的,一不小心,就脫口而出唸叨一翻,”哎呀這個人開車是怎麼開的啊? 駕照是怎麼換來的啊?.....”但是到了一下個路口,換自己搶了一個黃燈、或者為求方便停在紅線上? 有沒有?事實上我們要非常注意的是,當我們看到一些不如法的事情在自己的面前發生,我們應該當下就反省自己是不是也犯過同樣的錯? 如果你有做到這一點,那麼你眼前所看到的,不如法的人、事、物,都會成為你的善知識。偶爾在Google發現這個標題:上的標題,是在說一些搬弄是非(兩舌)的過失...各位參透一下,肯定會讓你會心一笑。不舉人罪—見諸菩薩。有所違犯。終不舉露。於諸親友。及施主家。不生執著。這個菩薩,說的是弘揚正法的人。不管你有沒有獲得某個教派的傳承,不管你是比丘、比丘尼或是在家的居士,甚或是你只是對佛學、宗教方面有一點點的認知,一詞一句可以將這些正法理散播給他人,讓他人信受(注意:是有依據的正法),就是功德一件了。那麼就不必去在意他是真菩薩還是假菩薩啦,而且對弘法的人,要生起恭敬心、生起清淨的信心。離粗語慳吝—永斷一切,麤獷之言所謂的粗語,就是粗魯(麤)、兇惡的語言(獷)。為什麼呢?各位想想看,我們走在街上、或開車的時候、甚或是看新聞,近年來上新聞的這些大大小小的傷害、兇傷,很大一部份都是因為一言不合所導致的? 原本是一件小小的磨擦,只要其中一方說了一些挑釁或罵人的話,另一方覺得被傷害、被侮辱了,就會開始回擊,最終管不住自己的情緒、自己的拳頭,就演變成各種傷害的事情。所以呢? 離粗語就是要管住自己的嘴巴啦,就這麼簡單。但是會有人問了:可是像有些語言如:”X”、”XXX”是我的口頭譂耶,這個也算是粗語嗎? 當然,有的時候這些不經意的口頭譂,確實是很難戒斷。我們試著想像一下:情境一:一位清湯掛面,高學歷的女孩子,當你跟她談話的時候,面對當下的時空,非常的愉快,心中升起了愛慕之心,聊著聊著,對方突然在聊到忘我的時候,一個語助詞—“X”字脫口而出,你會不會對她另眼相看? 當然我們要擴大解釋”粗語”的意涵。情境二:假如我們到了一家安靜的咖啡館,滿室的咖啡香、輕柔的音樂。正當大家都沉浸在這個輕盈的氛圍時,一群人就在當下高談擴論,大聲喧嘩,在場的其他客人都投以異樣、甚至於鄙視的眼光。可是我們卻還是視而不見。像上面這兩種情境,當事人算不算過失呢? 其實,要判斷,有一個標準,就是當你說出一句話、一個舉動,會不會讓你周邊的人感到不舒服? 這是最基本的。四下無人的時候呢? 我舉個例子:有一天我們剛要出門好好吃一頓飯,突然下起了雨,你的反應是什麼?1. “X ! 什麼鬼天氣啊?”2. “哎呀! 怎麼那麼衰”3. 心中無奈,嘆口氣,不出門了3. 心中有一點無奈,默默的找出雨傘,把薄外套帶上,出門4. “嗯,下雨天涼快一點啊”,帶著雨傘,平靜的、歡喜的出門,享受這一頓飯。一切萬法唯心,心念會影響一個人的口語及行為。我們身為肉身,受到大自然的支配,我們無法改變大自然,但是可以改為自己的心念。什麼是”慳吝”?如果從字義上來說,就是小氣吝嗇的意思。佛家有【五慳】的說法:五種之慳吝也。一、住處慳,我獨住此處,不容餘人。二、家慳,我獨入此家,不容餘人。三、施慳,我獨受此布施,不使餘人受之。四、餘讚慳,我獨受此稱讚,不使餘人受之。五、法慳,我獨知此經之深義,不使餘人知之。把時空轉回到現代的生活。我們把"受"進一步轉為"布施"—"捨"我們試著想想,我們做得到做不到?事實上我們擴大解譯”慳吝”這兩個字,有另一層意義,就是”貪著心”要如何不貪著,這個就單看我們如何心隨意轉了。是人當解脫:如果以上的三項,可以在我們的生活中,逐步的實踐,逐步的放下那麼那個人就可以在臨命終時,即刻解脫六道輪迴。